方法

  偶爾經過台北市的某街口,常看到一位老婦人在傍晚時刻在路邊擺攤。
  說「攤」,其實只是地面鋪一塊花布,上面放幾粒番茄、洋蒽、紅蘿蔔……,再配上幾樣應景青菜,好比說小白菜、空心菜、菠菜等。
  相信是為了躲避取締,所以菜色有限,份量也很少,若遇巡警,老婦人花布一捲就可以迅速脫離。
  擺攤地點是個車水馬龍、摩肩接踵的路口,每晚經過的路人數以千計、萬計,可是我從來沒有看過一個人購買。
  當然,我沒看過並不代表沒有。
  可是從日漸枯萎的蔬菜外觀研判,即使有,必也寥若晨星。
  為什麼很少人購買呢?
  種類少、不新鮮,必然是原因之一。
  那還是次要的。
  真正重點應該是價格不便宜。
  試想:一個人,一整晚幾個小時,她期望賺多少錢?她又能賣多少蔬菜?
  從少量蔬菜賺取期望的利潤,菜價可能低嗎?
  想必她的菜價高過市價好幾成。
  也因此,人來人往的街頭,我從不曾見過一個路人在這個攤位前停下腳步。
  每次經過,我都好奇地看著陳列在花布上的蔬菜,只見一日枯萎勝過一日。
  越是枯萎,賣出去的可能性就越低。
  可是老婦人似乎信心十足,認為只要鍥而不捨地擺下去,終究有賣出的一天。
  *    *    *    *    *
  小時候我們家裡窮,我常隨父兄四處釣魚,希望能有所斬獲,好為當天的晚餐加菜。
  有一天我們來到一座小池塘,面積約兩、三坪,深不過四、五十公分,水草叢生、池水渾濁,讓人聯想到底下藏了幾條大魚。
  即使沒有,也該有幾條小魚、小蝦或泥鰍吧?
  想到這,我們紛紛拿出魚竿試運氣。
  可惜釣了一個多小時,從頭到尾浮標都沒有絲毫動靜。
  自然而然父兄認為這兒沒有任何生物。
  可是,年幼的我,卻不這麼認為。
  不是沒有魚蝦,只是時機不對,沒碰上牠們用餐的時刻。
  離開以前我拿出一條魚線,一端繫在池邊的樹根處,另一端綁上魚鈎、鈎上魚餌、丟入池水,再把魚線隱藏在池邊的雜草之中。
  不仔細看,絕看不出池塘裡面藏了一條魚線。
  我暗暗決定耐心地等一天,管他魚蝦何時用餐,終究有等到牠們上鈎的一刻!
  結果呢?
  別說是一天,接下來四、五天,每天放學以後的第一件事,我都滿懷著希望快步前往小池塘,以為拉起魚線的時候會有什麼驚喜,然而天天都在「期望」與「失望」中度過。
  小小的年紀,一連幾天的失望算是不小的打擊,因而記憶深刻到了今日。
  當時完全不明白為何池塘無魚?
  這就如同天空無鳥、叢林無獸般讓人無法理解。
  如今回想才發現,那個小池塘的周圍全是菜園。想必是為了方便灑水澆菜,農夫就近挖了個能夠蓄積雨水的小池塘。
  由於是小池塘,一旦久旱不雨,池水必定乾枯,魚蝦如何活得下去?
  *    *    *    *    *
  我從小好動、沒耐性,討厭背誦資料,因而文史科是我的致命傷。
  這其中又以英文最具代表性。
  別說是學生時期,甚至到了今天,我熟知、能夠靈活運用的英文字彙也很有限。
  我不是不曾努力過。
  剛從官校畢業,到了學以致用的時候,我立刻明白自己的英文字彙不足,因而發下狠心努力過一段日子。
  那時候只要有空,我便掏出一本袖珍英文字典看幾頁;縱然只能背幾個單字,必也竭盡心力,以慰自己向上的心情。
  我最起碼撐了一、兩年,整本字典被翻得稀巴爛,每一頁都寫滿了眉批。
  很令人欽佩,是不是?
  最終對我有什麼幫助?
  我必須誠實地說:毫無!
  一丁一點也沒有!
  因為「記憶力」是我所有能力中最差的一項。
  對於瑣碎的英文字彙,我是左眼進、右眼出,看過就忘。
  也因而到了今天,字母多一點、不常使用的英文字彙,我依舊認不到幾個。

  講到這裡,明白我今天文章的重點嗎?
  想要做對事,首須使用對的方法。
  方法不對,所有堅持與努力都是付諸流水。
  那就如同蓄積雨水的小池塘,沒有魚就是沒有魚。
  不新鮮又貴的蔬菜,沒人買就是沒人買。
  而記憶力差的我,逐頁背誦字典只是徒勞地浪費精力與時間。

  每個人在展開行動以前,首應認清四周的大環境,接著是深切地了解自己的能耐與限制,再理智思考一個有效的方法。
  最後才是採取果斷的行動。
  缺少前面理智的認知,後面行動再是果斷,可能一切都是惘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