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棋推演

  以前在軍中服役,每逢重大演訓都要先做兵棋推演(以下簡稱「兵推」)
  什麼是兵推?
  簡單地講就是製作一個模擬戰場環境的「沙盤」,然後在沙盤上面使用模型「摸擬戰爭」──如果敵怎麼樣,我就怎麼樣;我怎麼樣以後,敵又可能怎麼樣,然後我再怎麼樣……,如此反覆假設,最終判定在實戰中「敵、我」可能採取的行動,以及預判戰爭的勝敗。
  日常生活我們心裡經常在兵推,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下棋。
  下棋時常見棋手「凝神思考」。
  

  棋手在思考什麼呢?
  如果我走這一步,對方會走哪一步?如果對方走那一步,我又該如何走下一步?我走了下一步之後,對方又會走哪一步……
  那實在是一個很花時間、很費精力的思考過程。
  某些職業棋士可以為此想到嘔心瀝血的地步。
  可是,如果不在腦袋瓜子裡面預先「兵推」,僅依直覺隨便落棋,獲勝的機率可能高嗎?
  什麼是下棋高手?
  能「正確預判」對手越多棋步,棋藝就越高。
  演習如此,下棋如此,商場競爭尤其如此。
  想要在現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,首應養成兵推的習慣。
  特別是落入與某一個人競逐某一項目標的場景,動手前最好能坐下來,冷靜想清楚:對手可能採取什麼行動,我又應該如何應對?
  想得越多、越周全,勝算就越大。
  想得越少、越粗心,勝算就越小。
  這就是孫子兵法所謂:多算勝,少算不勝,而況於無算乎?

  很實用的技巧,不過,這不是今天我要談論的重點。
  我今天想要說的,恰恰是前面那段話的反面──兵推的缺點!
  先舉一個例子。
  張三和李四是同事,某日在辦公室發生激烈爭執,氣急敗壞之際雙方幾乎打起來,所幸經眾人勸解,下班以後兩人各自回家。
  回到家,張三越想越氣,決定明天上班時再找李四理論。
  由於張三有兵推的習慣,因此他悶坐家中一整個晚上,所有心力都放在「兵推」:明天質詢李四的問題──我先這樣問,李四一定這麼回答;我再那樣問,李四肯定又那樣回答;接著我再這樣問,李四很可能又這樣回答……
  不難想見,經過一連串的「自問自答」,張三預擬的問題越來越尖銳,最終想當然耳是雙方互罵髒話──果真如此,張三暗暗下了決心:我就一記重拳K上去,打得李四滿地找牙!
  第二天,張三語氣不佳地在辦公室找李四理論,才問了第一個問題,由於李四的回答完全如他的預期,因而不管三七二十一,張三直接從第一個問題跳到最後一個問題的反應:一記重拳K上去,打得李四滿地找牙!
  有沒可能如此?
  或許是很誇張的形容,然而人們一旦陷入情緒化的反應,或多或少都如此。
  別忘了情緒是很奇怪的東西,它會自我醞釀。
  而且十之八、九都是往壞的方面醞釀。
  而一旦陷入醞釀的情緒,人們通常都是拿自己的心態、自己的行為模式,去揣測對手會如何做。
  很少人在盛怒之下可能保持冷靜、理智的心境去分析對手可能的反應。
  處於這種心境得到的兵推,通常都是「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」。
  這是非常壞的習慣。
  我們這一生,應竭盡所能避免養成這種壞習慣。
  如何避免?
  萬一陷入負面情緒,切記,不斷地告誡自己:不要再想這件事!
  把它徹徹底底拋到九霄雲外。
  當然,我心底十分清楚這很難。
  或是更正確地說:很難很難!
  不管是誰、幾歲,都難以養成如此寬宏的胸襟。
  因而就我的經驗,此時最好的處置方式是不再理會所有反應。
  例如不久前我短暫當了兩天年班主委,辭職後隨即退出年班LINE群組,從此不單不看群組貼文,甚至也不再跟其他同學討論此事。
  處理這種事,通常我都是「一刀兩斷」。
  別人不必解釋什麼,我也不想解釋什麼。
  解釋來解釋去,可能解釋出什麼好結果嗎?
  到了我們這年紀,由於生活無掛礙,每個人幾乎都處於「忍無可忍則無須再忍」的心境。
  解釋來解釋去,不都演變成相互責罵?
  仇是越結越深啊。
  這時你應能看出「一刀兩斷」的好處了吧?
  一刀兩斷省時、省力,也能讓彼此留下較好的心情。

  最後再回到本文主題:兵推。
  兵推是非常重要的生存技能,不可不學,不可不會。
  然而要小心,不要錯用了它。
  如果處於負面情緒,千萬不要一個人坐在那裡悶著頭兵推。
  那很可能把人帶往毀滅之路!

  以下這句話,最能代表今天我寫這篇文章的心境:
  每個人手中都握著一把開啟天堂之門的鑰匙,然而這把鑰匙同樣能打開地獄之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