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過電影《聲之形》嗎?
《聲之形》
《聲之形》改編自日本漫畫,原著非常暢銷,改拍成電影後更是一炮而紅,在日本創下二十二億日元票房紀錄。在台灣,僅僅上映三天,票房也突破兩千萬元台幣。
這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。去年上映之初,我原本想到戲院觀賞,後來因忙碌而錯過,直到上個禮拜從APP付費下載,這才和家人一起坐在客廳欣賞了這部電影。
看《聲之形》以前,我以為這是一部類似宮崎駿《神隱少女》的奇幻電影。
《神隱少女》
看過《神隱少女》嗎?
如果沒有,強烈建議你抽空看一看。它的故事情節緊湊,充滿豐富的想像,保證讓你看得欲罷不能。
我以為《聲之形》和《神隱少女》類似,是充滿想像空間的電影。
不是這樣嗎?
看看它的片名――聲之形!
聲音有什麼形象呢?
單單是片名就讓我充滿了想像的空間。
我滿懷期待,結果頗為失望,因為它是一部寫實電影。
大致劇情是幾個孩子在學生時期,某些人霸凌其他人的成長過程。
坦白說,這部電影有點枯燥――最起碼對我而言。
既然如此,《聲之形》的票房為何這麼高?
一部吸引人的電影,必定和觀眾有某部分「連結」。
好比《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》,喚醒了許多觀眾學生時期的戀愛感覺。
《報告班長》系列電影,也喚醒許多男性觀眾當兵時的記憶。
至於好萊塢英雄系列電影,表面上看和我們小老百姓無關,其實它激發出觀眾心底行俠仗義的豪氣。
《聲之形》和觀眾的連結是什麼?
我想來想去,只想得到霸凌。
霸凌是我們學生時期廣泛的記憶。
因為那時候,不管是誰,或多或少都碰過霸凌。
有的時候是我們霸凌別人。
有的時候是別人霸凌我們。
更有的時候是撞見同學遭受霸凌,我們故意視而不見,缺乏仗義直言的勇氣,或甚至加入霸凌方對受害者落井下石。
…………
管他哪一種,我們或多或少都碰過。
好比我,學生時期功課好、好動外向、身強體健,也有許多死黨,難免對某些「看不慣」或「惹到我」的同學惡言惡語,甚至動手相向。
講霸凌同學,我是有經驗的。
可是,即使如我,同樣有被別人霸凌的慘痛記憶。
如今看了《聲之形》,喚醒了我某一部分的記憶。再冷靜思索幾天,決定寫這篇文章,給年輕同學兩個建議:
一、遭受霸凌的處置
千萬不要默默忍受。
越是忍受、越不講話,霸凌者就會越來越囂張――千千萬萬切記!
只要遭到霸凌,就一定要反抗。
當然,我們應先界定什麼是「反抗」。
最基本的反抗是用言語表達:我十分不高興!
管他輕聲細語、厲聲相向,或大吼大叫,一定要明確地表達自己十分不高興。
假如他因此而動手打人,你翻身便跑,直接向老師報告。
如果老師不處置,或處置的態度不積極,你回家跟父母講。
大部分父母碰到這種情形,都會到學校,親自向老師反應。
如果是我,還會找霸凌的同學,當面警告他,並要他父母的連絡電話,然後親自登門拜訪。
再不行,我就到警局備案,或甚至請律師控告他傷害。
曾經有一個小流氓在遊戲場霸凌我兒子,還一路跟到我家,說我兒子罵他,要求兩千元賠償金。
你猜我怎麼辦?
當場打電話報警。
他想逃,我把他硬生生拉住。
結果他被抓到警局,在我眼前被警察痛打一頓。
之所以這麼做,因為我十分清楚,兒女遭到霸凌的時候,他們既害怕又無助;如果我們身為父母者不出手,他們必陷於愁雲慘霧。
假如碰到父母也置之不理呢?
那就只剩下一招:他打你,你必定回手。
或許當時會被打得更慘,但是下一次,霸凌者鐵定會收斂。
因為他心底清楚地明白:你不是一個容易被欺侮的人。
每打必回手,永不屈服――沒有一個混蛋敢欺侮這種硬漢!
二、霸凌者的省思
假如你是習慣霸凌別人的混蛋,依據我的經驗,將來你必定會成為以下兩種人之一:
(一)悔不當初
好比《聲之形》的男主角,或是我,想到霸凌同學的往事都十分難受。
我非常後悔學生時期曾經霸凌過某些同學,因而利用後來的同學會,我私底下向他們一一致歉。
我是真心誠意、發自內心地向他們致歉。
如果能夠重來,我絕不會霸凌任何同學。
(二)沉淪堕落
並非所有霸凌過同學的混蛋後來都會後悔。有的不單不後悔,反而把那段往事當成他人生的精采篇章。
這種崇尚暴力、沒有良心的混蛋,進入社會以後十之八、九都成了流氓。
再往後的發展,沒有一個好。
或是更正確地說,幾乎無一例外,他們的下場全都十分淒涼。
後來在不同場合碰到,瞧見他們落魄的身形,我心底都有一種「活該、現世報」的感覺。
最後再提醒年輕同學一句話:
試圖做出某些傷害他人的事情以前,請先想清楚,因為日後當你後悔的時候,已經來不及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