拒絕的藝術

  十多年前,聽一位學長說了一段他有趣的經歷。
  那年暑假,兩個就讀國小的孩子放假在家,每天都閒得發慌。他身為一家之主,平日上班也就算了,週末時總感覺應該帶著家人遊山玩水,做一些有益的戶外活動。可是,天氣實在太熱,難得週末放假,他寧可待在家裡吹冷氣、看電視、睡大頭覺──這是他的心底話,也明白,整個暑假都如此,身為父親的他就太失職了。
  有一晚,家人一同在客廳看電視,新聞說由於近日溫度太高,墾丁出現大批戲水人潮。
  看到這則新聞,他脫口便說:「這星期天我們去墾丁吧?」
  才說出口,他心裡就後悔。
  從他家(左營)到墾丁,即使不塞車,來回也將近四個小時的車程。這種大熱天,加上他那輛冷氣不太好的二手車,值得大費周章出遊嗎?
  聽完他的建議,家人默不作聲。
  他等了等,習慣性地追問:「不想去啊?」
  老婆有點勉強地說:「去就去吧。」
  兩個小孩掙扎了一下,不是很想去,卻也沒有說不願意去。
  於是,假日出遊的計畫就這麼決定了。
  到了週日,他特別準備了冰桶,裡面放了幾罐冷凍飲料,出門前一家人換著泳裝,外罩一套寬鬆的運動衣,等到了海灘外衣一脫,當場就可下水。
  雖然說這次行程有一點勉強,但是出門時大家的心情還不錯。畢竟是出遊嘛。
  沒想到,過了枋寮,開往墾丁的路途出現大批車潮。車子停停走走,平均車速十幾公里。更糟糕的是,他那輛二手車,冷氣的品質由車速決定。也就是車速越慢,冷氣越弱。而當時又近正午,二手車在車陣中蝸行,密不透氣的泳衣緊貼著皮膚──能夠想像那是何等的煎熬!
  下午一點左右,好不容易熬到墾丁,家人的心情已經夠糟了,再看到遊人如織的海灘,誰還有下水的欲望?


  他們四處逛了逛,各吃了一碗刨冰,再混進五星級飯店,在咖啡廳叫了簡餐,一直待到服務生頻頻催問「還需要什麼嗎」,這才起身打道回府。
  充分享受了冷氣,讓體溫完全降下來,再鑽入烤箱般的座車,那感覺和掉入地獄沒兩樣。
  當晚回到門,全家人都累癱了,也全都有一肚子的火氣。
  老婆說她根本不想外出,這麼熱的天氣只適合待在家裡,躲在冷氣房看一天的電視。
  兩個小孩說他們本來就不喜歡游泳,更不想去墾丁,如果待在家裡打電玩該有多好!
  大家都在抱怨,問他為什麼會提出去墾丁餿主意?
  他不悅地反問:「既然你們都不想去,為什麼不講呢?」
  家人異口同聲:「為了配合你啊!」
  他氣得大聲道:「我才最不想去,因為我還要開車。問你們要不要去,是尊重你們的意見。你們說要,我才配合你們。」

  聽完這故事,有什麼感想?
  許多時候我們心裡不願意,卻因為客氣而隱藏內心的想法,進而做出自己不喜歡的事。為什麼不能把心裡的想法明白地講出來呢?
  並不是說,講出來就一定要堅持己見。
  某些時刻是有必要為配合別人而勉強自己。然而,也有些時刻要勇於說「不」。
  最糟的就是前面的例子,大家都因為客氣而勉強自己,以為自己在配合別人,結果是每個人都在做自己不喜歡的事。
  當然,我也清楚,上面的故事過於單純──眾人由於誤會而勉強自己;假如開始就說清楚,誰都不必勉強,每個人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。
  可是,人世間大部分時候不是如此。
  好比說,朋友開口向你借錢,不喜歡的同事約你假日出遊,老闆交付令你厭惡的工作。你心裡很想說不,卻由於「不好意思」、「不想傷人」,或是畏於權勢而「不敢」說不。於是,你委屈自己,答應了別人,事後又萬般恨,恨自己為什麼不能勇敢地說不?
  拒絕兩字是說來容易,做來難。
  拒絕不單是一種藝術,還是一種高段藝術。
  如何練成拒絕的藝術?
  首先,你要有足夠的勇氣說不。
  沒有勇氣,一切免談。
  如何增加自己的勇氣?
  要先做好心理建設。
  為了做好心理建設,你要有以下四個認知:

一、人生是自己的

  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人生的權利。
  如果有可能影響到你的生活,你就應爭取主導權。
  就如同錢是你的,要怎麼花,不是由你自己決定嗎?
  你有權對別人的要求說不,你有權對別人的批評提出反駁,你有權對讓你不愉快的事情提出改進意見,你更有權對自己的生活增加控制權。
  不要猶豫、不必畏懼,因為人生是自己的。

二、不知分寸的是提出要求的人

  許多人不願意說不,是因為拒絕好像是做出對不起對方的事。
  不妨換個角度思考這問題:假如你心想拒絕,就你的立場來看,必定是對方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。否則,為什麼要拒絕?
  如果對方提出不合理的要求,逾越分寸的是他!
  是他對不起你。對於這種人,不必客氣,坦然告訴他:不行。

三、拒絕是避免後來更大的傷害

  拒絕別人,難免有傷害他人的可能。
  可是,假如傷害無可避免,你應尋求最小的傷害。
  與其晚拒絕,不如早拒絕;因為在許多狀況中,越晚拒絕會讓對方陷得越深,越沒退路,越沒時間尋求補救的方法,以致造成的傷害也就越大。
  所以,為了對方好(不是你好),該拒絕的要盡早拒絕。

四、誠實是待人的最上策

  講實話、做實事,是做人的基本原則。
  心裡不想就告訴別人不想──就道德操守而言,你沒有犯任何錯誤。 
 


  上四個心理建設,實際作為中,最好參考以下六個具體作法:

一、第一次就拒絕,是最容易的拒絕

  除非你想委屈自己一輩子,否則終有必須面對拒絕的一天。
  與其晚拒絕,不如早拒絕。因為在所有拒絕的時機之中,第一次最容易。
  拒絕了一次,大部分的人會知難而退,不會提出第二個要求。
  第一次沒有拒絕,後來便很難拒絕;而且,越到後來越難。

二、拒絕的過程越短,傷害越低

  別人費的力氣越多,寄望就越深。
  假如不行就是不行,一次就把話講絕、講死,不要讓他抱著任何希望──這種做法看來心狠,其實是傷害最小的一種。
  因為他會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得到最肯定的回答──不行!
  然後,他就死絕了心,開始動腦筋尋找替代方案。
  不要東扯西扯說了半天,還是沒有把話講清楚。別人回去是一夜輾轉難眠,苦苦思索如果這樣、如果那樣……,第二天又出現在你面前,企圖說服你什麼。
  如此一來是你也累、他也累,雙方的傷害只會擴大,不可能減少。

三、對事不對人

  拒絕的過程如果留下「個人情緒」,後來便很難化解。
  明確地告訴他你拒絕的是這件事,而不是他這個人!
  好比說你可以這麼講:我無法同意,是基於我做事的原則,這件事即使是我的親兄弟也一樣,絕不是針對你──如果能留下這種印象,他還能抱怨嗎?
  再抱怨,那就隨他吧。

四、態度堅定,口氣委婉

  不必大聲、不要罵人,更不能表現出「不屑」的傲慢態度,而是很冷靜、堅定、篤定地說一聲「不」。
  甚至說「不」的同時臉上還帶著微笑,讓別人在你的拒絕聲中,一樣能感受到你的真誠、善意。

五、私下拒絕勝過公開拒絕

  遭到拒絕對大部分人而言,是失面子的事
  為了保存對方顏面,盡量不要公然拒絕別人。
  實在是對方在公開場合詢問你,最好也能以「我們私下再研究好嗎」來回覆;然後,迅速轉開話題。一般人聽到這話、看到這反應,心知肚明,曉得你已經拒絕了他。假如他夠成熟,即使到了私下場合也不會再提出要求。

六、不要讓自己陷入「必須拒絕」的環境

  與其開口拒絕別人,不如避開讓對方提出要求的機會。
  例如你知道某人可能向你借錢,不妨在見面之初,對方還沒開口之前,先說你最近手頭有多緊。
  當然,有時候是猝不及防;但也有許多時候是能夠預見,也可以預防。
  例如我個性好強,酒膽也有,從沒有受別人鼓譟而不乾杯。年輕的時候身體好,醉了難過十幾個小時,之後又是一條好漢。如今年過五十,身體差了,酒醉的痛苦不僅加深,復原的時間也大大拉長。因而退伍之後我盡可能不讓自己喝醉,也因為少了官場應酬,退伍至今十年,只曾經「大醉」過兩次。
  兩次都是參加國中同學會。
  同學會一群老同學相見,每個人都熱情非常,往往第一道菜還沒吃完,每個人都已經乾了兩、三瓶啤酒。
  一餐下來,前前後後可以喝七、八瓶啤酒。
  兩次都醉得我痛不欲生!
  我完全不想那樣拚酒,可是,老同學見面是盛情難卻,而且少部分同學仍保有那種「不乾杯就是不敬」的觀念。雖是少部分,酒酣耳熱之際,一小部分就足以影響一大群。
  怎麼辦呢?
  我想不出辦法,也不願意拒絕老同學,只好不再參加每年一度的同學會。
  不要讓自己陷入「必須拒絕」的環境,可能是最根本的解決方法。

  拉拉雜雜說了一堆,好像我是一個很懂得拒絕的人。其實,熟識我的朋友都清楚,我很不懂得拒絕。
  就因為不懂,經常委屈自己,這才痛定思痛寫一篇文章鞭策自己。
  鞭策歸鞭策,我也明白,拒絕要適可而止。
  我見過那種六親不認、勇於拒絕的硬漢。坦白告訴你,這種硬漢的朋友極少,生死之交更是沒有。
  大部分時候拒絕別人,就等同拒絕認這個朋友。
  什麼時候該拒絕、如何拒絕,實在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啊!
  如何在拒絕別人的同時,又能取得別人的諒解,不單讓他不會記恨於你,甚至還會感謝你──果真能做到這一步,那才是拒絕的最高境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