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方法

  我和朋友結伴出國旅遊,我們不僅喜歡自由行,而且多半是自己開車。
  從歷次的經驗,我發現有的人很會認路(例如朋友K),有的人則是路癡(例如我)。
  會認路的K,只要走過一次就記得主要地標。下一次來到同一個地方,經常會驕傲地詢問我:不記得那個招牌嗎?不認得那棟建築嗎?
  對不起,我全不記得。
  我也不笨啊,為什麼全不記得呢?
  他又沒有特別聰明,為什麼能夠過目不忘?
  後來經過我冷靜地觀察比較,發現不是誰比較聰明,誰又特別笨,而是每個人各有自己生存的方法。
  好比K不會說英文,也記不住英文。到了國外,路名對他沒有意義。來到陌生的城市,他必須用心記地標(Landmark,不是路牌)。假如認不出地標,又無法使用語言向人問路,你要他如何在這個陌生的城市活動?
  久而久之,K不知不覺到國外就養成「用心記地標」的習慣。以至於到後來即使有人帶路,他還是習慣性地用心記住地標。
  至於我,前往陌生的城市以前必定會研究地圖,例如哪條路左轉、哪條路右轉、某條路大約走多久……,然後寫個小字條貼在駕駛座附近,隨時提醒自己開車的方向。
  單單依靠小字條的提醒,二十多年前我曾經開車遊覽美東。全程都是我負責開車,總計三十天的旅程,行駛一萬多公里路,竟然沒走錯一個路口,沒多走一步路程。

圖一:當年開車遊覽美東路線示意圖
  而從頭到尾,我也不記得任何地標。
  後來有了電子導航系統,連研究地圖都免了,只要找到旅遊景點的位置,事先輸入系統,再依靠電子導航的指示開車。也因此,有些街道走過幾遍,由於每次都注意電子導航的信號,更是不會留意路邊的地標。
  沒錯,這麼說是有推托的嫌疑,因為即使在國內,我也從來不記地標。
  可是別忘了,天無絕人之路──老天斷了你這條路,會給你開另一條路。
  好比說我寫字極醜,經常寫得事後回頭看,自己都認不出那是什麼字。
  也因為字醜,我「被迫」學習打字。
  許多事情都是相同的道理,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的生存法則。
  不要以為別人笨,其實是他使用的方法不同。
  除此以外,每個人還會選擇自己認為最牢靠、最順手,又最舒適的方法解決問題。
  你認為牢靠,我可能非常不放心。
  你認為順手,我可能認為很麻煩。
  你感覺舒適,我可能感覺難受。
  不同的人,通常會使用不同的方法。
  那麼多的方法之中,什麼是最好的方法?
  例如從台北前往高雄,可以坐飛機、坐高鐵、坐火車、坐國光號,甚至自己開車前往。這些方法中,什麼是最好的方法?
  有的人不在乎錢,有的人首要考量就是錢。
  有的人不在乎時間,有的人首要考量就是時間。
  又有的人不在乎錢也不在乎時間,他們的首要考量是安全。
  撇開上述因素,有的人不敢坐飛機,有的人感覺搭乘高鐵才恐怖,有的人厭煩高速公路可能遇到的塞車,有的人討厭火車的喧囂。
  想想看,從台北到高雄如此簡單的問題就有如此多的考量,假如真碰上一個複雜的問題,什麼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呢?
  實在要定義,首先要看能不能解決問題?
  例如從台北到高雄,不管選擇什麼方法,假如無法在時限之前抵達高雄,任何方法都是壞方法。
  解決了問題,還要看付出的代價。
  很不幸,付出的代價很多時候難以評估。
  假如能用錢來衡量,那還比較簡單。偏偏有的時候付出的是時間、是人情、是精力、是風險、是安全、是產生的後遺症……;請問,這些因素要如何公正評估?
  講那麼多,其實只在宣導一個觀念:不要單從自己的角度、立場、習慣,或是喜好看問題,方法的好與壞,真的不容易區分。
  你認為好的方法,別人可能認為不好。
  你認為笨的方法,別人可能認為不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