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歲看到大、七歲看到老──這句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諺語,我發自內心地感覺那是胡說八道!
為什麼有這種感覺?
因為我相信「現在做,絕對不晚」。
我親身體驗「三十五歲」以後的個性仍然可以改變。
例如我從小外向好動,說「不喜歡讀書」還算是客氣,其實根本是「討厭讀書」。管他是教科書或是小說,甚至連報章雜誌也不看。
靜靜地坐在那兒閱讀一段文字,對我來講如同懲罰。
直到三十五歲,我意外寫了第一本小說,之後便投入讀書與寫作,後來甚至還當了六年的專業作家。如今,寫作雖然又成了我的業餘嗜好,讀書卻仍是我的最愛。
想想看,一個不喜歡閱讀的三十五歲中年人,後來竟轉型成為專業作家──什麼叫「三歲看到大,七歲看到老」?
不是胡說八道嗎?
我一直這麼認為,直到幾天以前,躺在床上突然想到許多老朋友。想他們三十幾年前什麼樣子、今天什麼樣子;那些成功立業的朋友,年輕時是什麼樣子、今天又是什麼樣子。
之所以想這些事,是想歸納出人生成功與失敗的原因。
而所謂的「樣子」,是指他們的行為模式。或是更正確地說,他們的個性。
很令我意外,所有的朋友,只要我熟識他們三十幾年以前的個性,也曉得他們最近的個性,居然沒有一個例外──從前是什麼個性,今天仍然是什麼個性!
為什麼有這種感覺?
因為我相信「現在做,絕對不晚」。
我親身體驗「三十五歲」以後的個性仍然可以改變。
例如我從小外向好動,說「不喜歡讀書」還算是客氣,其實根本是「討厭讀書」。管他是教科書或是小說,甚至連報章雜誌也不看。
靜靜地坐在那兒閱讀一段文字,對我來講如同懲罰。
直到三十五歲,我意外寫了第一本小說,之後便投入讀書與寫作,後來甚至還當了六年的專業作家。如今,寫作雖然又成了我的業餘嗜好,讀書卻仍是我的最愛。
想想看,一個不喜歡閱讀的三十五歲中年人,後來竟轉型成為專業作家──什麼叫「三歲看到大,七歲看到老」?
不是胡說八道嗎?
我一直這麼認為,直到幾天以前,躺在床上突然想到許多老朋友。想他們三十幾年前什麼樣子、今天什麼樣子;那些成功立業的朋友,年輕時是什麼樣子、今天又是什麼樣子。
之所以想這些事,是想歸納出人生成功與失敗的原因。
而所謂的「樣子」,是指他們的行為模式。或是更正確地說,他們的個性。
很令我意外,所有的朋友,只要我熟識他們三十幾年以前的個性,也曉得他們最近的個性,居然沒有一個例外──從前是什麼個性,今天仍然是什麼個性!
軟弱的依舊軟弱,不務實的仍然不務實,喜歡走捷徑的還在找捷徑……;反過來看,腳踏實地的始終腳踏實地,認真負責的永遠認真負責……;而那些成功的朋友,從年輕時就展現出他們不輕易放棄、凡事埋頭苦幹拚到底的做事態度。
想通了這點,讓我大大地吃了一驚,因為人生的成功與失敗,竟然在高中的時候就注定了!
當然,人生是起起伏伏,用某一個「時間點」認定某個人的成敗並不公平。而是要拉長時間,尤其是一個人如果活得夠久(好比說八、九十歲),再對他的人生做個總結,「成功或失敗在高中時就注定」的道理,的確有八、九成的可信度。
沒錯,我沒忘記自己,三十五歲以後的改變又是怎麼回事?
仔細想想,小時候不喜歡讀書,現在喜歡,改變的其實不是個性,而是習慣。
習慣會隨著時間與環境而變化。例如從前不喜歡吃辣,現在喜歡;年輕的時候討厭古典音樂,如今熱愛。
無論是胃口、興趣,以及嗜好的改變,變的都是習慣。
至於個性,「三歲看到大,七歲看到老」或許有點誇張,但是高中就定型,以後幾乎一輩子都難以改變。
人的個性會決定自己的一生,所謂《個性決定命運》也曾經出現在我先前的文章。不過,那篇文章中認為個性能夠改變,如今才發現,就算不是「三歲看到大,七歲看到老」,至少也是「十三歲看到大,十七歲看到老」。
我去年投入C集團,因為和董事長是好朋友,有機會為他引薦幾位我心目中的「人才」。這些人才和董事長見了面,談了幾個小時,最後都沒有下文。
問為什麼不用他們?
董事長的回答很單純:我的老幹部我了解──他們可能犯什麼錯、能夠做什麼事,我心知肚明。也因此,我有辦法約束他們可能犯的錯誤,讓傷害降到某個程度以內。而你介紹的朋友,不管他們有多麼優秀,因為我不了解他們,以致無法信任他們。
想通了這點,讓我大大地吃了一驚,因為人生的成功與失敗,竟然在高中的時候就注定了!
當然,人生是起起伏伏,用某一個「時間點」認定某個人的成敗並不公平。而是要拉長時間,尤其是一個人如果活得夠久(好比說八、九十歲),再對他的人生做個總結,「成功或失敗在高中時就注定」的道理,的確有八、九成的可信度。
沒錯,我沒忘記自己,三十五歲以後的改變又是怎麼回事?
仔細想想,小時候不喜歡讀書,現在喜歡,改變的其實不是個性,而是習慣。
習慣會隨著時間與環境而變化。例如從前不喜歡吃辣,現在喜歡;年輕的時候討厭古典音樂,如今熱愛。
無論是胃口、興趣,以及嗜好的改變,變的都是習慣。
至於個性,「三歲看到大,七歲看到老」或許有點誇張,但是高中就定型,以後幾乎一輩子都難以改變。
人的個性會決定自己的一生,所謂《個性決定命運》也曾經出現在我先前的文章。不過,那篇文章中認為個性能夠改變,如今才發現,就算不是「三歲看到大,七歲看到老」,至少也是「十三歲看到大,十七歲看到老」。
我去年投入C集團,因為和董事長是好朋友,有機會為他引薦幾位我心目中的「人才」。這些人才和董事長見了面,談了幾個小時,最後都沒有下文。
問為什麼不用他們?
董事長的回答很單純:我的老幹部我了解──他們可能犯什麼錯、能夠做什麼事,我心知肚明。也因此,我有辦法約束他們可能犯的錯誤,讓傷害降到某個程度以內。而你介紹的朋友,不管他們有多麼優秀,因為我不了解他們,以致無法信任他們。
一旦無法信任,如何託付重大的工作給他們?
大老闆用人的原則是什麼?
說穿了就是兩個字──信任!
信任從何而來?
長年累月的觀察。
除非你對人的觀察不夠細密,沒有看清楚他真正的一面,否則,長年累月的相處之後,你對他的結論就只剩下「信任」與「不信任」。
這件事交給張三,你是信任或是不信任──假如連這種直覺都沒有,你不可能成為一位成功的領導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