誰不希望成功?
我們這一生不管做什麼事情,都致力於「追求成功」。
小到組合一幅拼圖、打籃球時投進一球,大到取得博士學位、創立一番傲人的事業,這些全都是成功。也由此可見,成功的定義非常廣泛。
因此在說明如何「追求成功」之前,我們應先定義什麼是成功。
什麼是成功──你是否靜心想過這問題?
你能用很簡單的一句話,很清楚地界定什麼是成功嗎?
翻開字典,你會發現成功是「成就功業」──這解釋等於沒有解釋。就好像別人問你什麼是「淡定」,你回答「平淡鎮定」的答案是一樣的。
它依舊很空洞、很廣泛,令人摸不清頭緒。
有些人認為成功是戰勝對手、贏過別人。
好比說考試得到第一名、棒球比賽獲得冠軍。
如果你也這麼認為,首先要提醒你,你的人生會很辛苦!
因為頂尖的第一名、冠軍,必然是少數中的少數。把人生的目標設定在追逐「少數中的少數」,不會活得很辛苦嗎?此外,這種建立在別人失敗與痛苦之上的成功,它能帶給你快樂?
沒錯,有些人的快樂,就來自於看到對手倒下。不過,這種贏過別人、你死我活的成功,不是我心中的成功。
我心中的成功是什麼?
回答這問題之前,我們不妨先看三個例子:
一、什麼是成功地組合一幅拼圖?
二、什麼是成功地登上玉山?
三、什麼是成功地從學校畢業?
所謂成功地組合一幅拼圖,就是把拼圖散開、攤在桌面,然後從第一片開始,一片一片地逐漸拼湊,最終組合成全圖。
假如拼到一半,你因為累了去休息,並要求朋友幫你組合一部分;這時,你還能說自己成功地組合了一幅拼圖嗎?
至於成功地登上玉山,就是從大家認定玉山的起點,一步一步往上爬,最後爬到玉山主峰的最高點。
如果你很有錢,包了直昇機直接空降在玉山的最高點,然後和別人一樣拍照留念;這種狀況下,你拿著相片對友人說自己成功地登上玉山,會不心虛?
再看成功地從學校畢業,不就是按部就班讀完一年級的上學期、一年級的下學期、二年級的上學期、二年級的下學期……,考完期終考,成績也都符合學校的規定?
從這三個例子,你能體會什麼是成功?
就是把一件事情「從頭到尾」做完!
這也是國父所說的「大事」──徹頭徹尾、有始有終地做完一件事。
人生要立志做大事,不要做大官──記得國父鼓勵我們的名言嗎?
年輕的時候,第一次在課本中看到國父對「大事」的定義,當時心裡只有一個感覺:屁啊,這種大事有什麼稀奇!
如今年紀漸漸大了,事情看得多了,這才發現「把一件事情從頭到尾做完」,有的時候真的很難啊!
例如騎單車環島、自己動手將全家裡裡外外重新油漆一遍,或是看完整套《資治通鑑》。
至於完成事情的成效,好比說你是以第一名,或是最後一名從學校畢業,那會影響成功的內涵嗎?
第一名就是成功畢業,最後一名就不是?
饒了自己吧!
把一件事情從頭到尾做完,那就是成功。
不管第一名或最後一名,那都是成功地從學校畢業。
不必太在意完事以後的成效。
因為「謀事在人,成事在天」。許多事情最終的結果,除了自我努力,還要看「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」等因素。
更別忘了,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、九!
如果你很在乎事情的成效,想要事事順心如意,可能你人生遭逢失敗的機率──就你自己的認知,至少高達十之八、九。
也因此,希望你能從心裡告訴自己:把一件事情從頭到尾做完,就是成功。
果真能認同以上觀點,又應如何追求成功?
大體來講,有兩個重點:一是行動,二是執著。
行動
我從小學就喜歡打棒球,甚至當了艦長,四十歲,還常帶著全艦官兵一起打壘球。
如此漫長的棒球生涯,我始終以打擊的準確度而自豪。
講一句絕不誇張的話,我很少揮空棒。
就我的記憶,我從不曾被三振,也從來沒有被四壞球保送。管他投手投出什麼球,只要棒子搆得到,我都是奮力一揮,而且十之八九會命中。也因此,我非常好奇職棒比賽,為什麼那麼多的選手頻頻揮空棒?
是我太厲害,或這些職棒選手太差?
當然,我也明白,最可能的原因是職棒投手的球速,遠比我習慣面對投手的球速快了太多太多!
自然而然,哪天到比賽現場見識職棒投手的球速有多嚇人,始終就是我心底的一個願望。
這個願望足足存在了二十多年!
直到去年,台灣舉辦亞洲職棒大賽,我突然下了狠心,買了三張門票,邀請兩位同學陪我共赴現場觀戰。當天看完比賽,我總算實現長年以來的心願,也猛然警覺「與其心動,不如行動」的深意!
為什麼我會空想二十多年,卻從來沒有採取行動?
另外,大約半年之前,我家大門附近經常出現一團狗屎。家人抱怨了很久,我也注意了很久,情況始終沒有改進。
直到某一天清晨,我從睡夢中醒過來,不顧屋外寒冷的天候,披著雪衣守候多時,終於如願逮到了那隻隨地便便的狗狗,並一路跟著牠,找到牠的主人。從那天以後,到今天將近半年,我家門外的狗屎雖不至於絕跡,但平均一個月大約只出現一次。
這件事讓我領悟:與其抱怨,不如行動!
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冒出某些「想法」,這些想法往往和達成某個「目標」有關。然而,在「想法」與「目標」之間如果沒有「行動」,可能有實現的一天嗎?
道理如此簡單,但很可惜,現實生活之中,我卻發現許多朋友習慣於空想。他整天想東想西、抱怨南抱怨北,就是不採取行動。似乎以為想久了、抱怨多了,事情的發展就會照他的願望轉變。
殊不知天助自助,沒有行動就不可能有結果。
沒錯,採取行動未必能獲得期望的結果,但「沒有結果」不也是一種「結果」?
我有一位在商場頗有成就的朋友,他經常訓人的一段話如下:
要果決地採取行動。採取行動只會有兩個結果,一是成功,一是失敗。如果成功,你當然會有收穫;即使失敗,也會讓你從失敗中學到教訓。
明白這段話的教訓嗎?
沒有行動,什麼都沒有。
採取行動,不管是成功或失敗,都會讓你成長。
同樣的,不久前我寫了篇《寫給七十歲的我》,裡面提到那位從事瀕死研究的朋友,綜合他最近兩、三年,和數百位重症病患的談話心得,總結只有以下這句話:
人死之前,不會後悔自己曾經「做了什麼」,只會後悔自己「沒做什麼」!
百個想法、千個想法,不如一個行動──道理如此簡單,為什麼許多人就是習慣空想,而不知採取行動?
我當然也明白,那是因為某些目標很難實現!
好比說追求一位心儀已久、條件極優、眾人都想追的美女,你衡量自己的條件比對手差,你還有勇氣採取行動嗎?
或是面對一間三房兩廳、亂得像垃圾堆的公寓,想要徹頭徹尾清掃得乾乾淨淨,但看著滿室亂象,你不覺得提不起那股勁?
心動不如行動──講起來容易,某些時候就因為目標的難度太高,以致讓人心生退卻,下不了行動的決心。
要如何做,才容易讓人產生行動的勇氣?
一、目標不要設定得太大、太遠
好比說你才進入高中,三年以後想考上台大醫學系──這目標會不會太大、太遠?
講時程──大專聯考,那是三年以後的事情。
論理想──台大醫學系,更不知要擊敗多少競爭者!
你能不能換個目標,例如這學期的平均分數在八十分以上;之後每學期,平均分數再進步三分?
果能如此,接下來你要面對的是即將來到的月考,或明天就要舉行的小考──這些「小目標」不是更近、更容易達成嗎?
不要設立那種「遙不可及」的「遠大目標」,要將它拉近、縮小。
也好比,追逐一位條件極優的美女,你不可能一步到位,幾天之後就要她公開承認是你的女朋友。
這時,不妨把目標分段。
例如,一個禮拜之內希望她能開口和你說話;兩個禮拜之內她會對你微笑;一個月之內能要到她的手機號碼;兩個月之內和她第一次約會……。管他什麼目標,經過適切地切割,必然都可以「拆開」、「分段」,變成眾多的「子目標」。
子目標的時程較近,不會讓你有「還早嘛」的推托藉口。
子目標的難度較低,也比較能讓人產生行動的勇氣。
站在懸崖底下,抬頭往上看,你心裡可能會驚嘆:好高、好遠,看來是那麼「遙不可及」!
可是,不管終點有多高、多遠,你不可能因為心急而同時放開四肢,身子騰空飛起來。
也不可能一伸手就攀向十公尺之外的高處。
任何一個時間,你面對的問題都只是:要移動哪一隻手/腳?
每一個移動都很小。而且,也都近在眼前。
不要看既高又遠的懸崖頂端,只要盯著眼前的那「一動」。
講到這,我不禁想起自己的第一本小說──《一九九七知本風暴》。
寫第一本小說之前,我是一個硬邦邦,沒有絲毫文學氣息的職業軍人。
不要說幾十萬字的長篇小說,甚至連一、兩千字的散文我都沒寫過。我如何有膽,一出手就是幾十萬字的長篇小說?
很簡單,我把長篇小說「分段」。
每一「分段」的開頭,都有它各自的「時間」和「地點」。
例如小說之中,某一分段的全文如下:
西元Y+二年 二月二十四日 下午二時五十五分 台北市 總統府 陸軍副參謀總長室 回到辦公室,王章回頭看了看,確定身後無人,才拉開抽屜,拿了台手機,熟練地撥了組號碼,壓低了聲音說:「是我。沒人發現你?好,事情辦得不錯。」
關了手機,王章身子陷入大型皮製轉椅,心不在焉望著窗外的藍天,冷漠的臉龐起了些許變化──嘴角微彎,露出一個難得的笑容。
寫上面這個分段,會很困難嗎?
即使是新手,也不會吧?
當然,這是短的分段。
假如拉長,也不過幾千字。
我就這樣一個分段又一個分段地寫,任何一個時刻只想著這一分段的內容。最終,幾百個分段組合起來,就湊成了一部長篇小說。
把遠大的目標拆開、分段,一次面對一小件,一次處理一小件,行動時再抱著攀岩的精神,再遠大的目標也有實現的一天!
二、執著
執著就是不服輸的精神。
雖然我鼓勵大家「不服輸」,可是活到今天,我心裡非常清楚,人生的某些時刻要懂得「認輸」。
成功是把一件事情從頭到尾做完。
所有事情都可能從頭到尾做完嗎?
即使你是神,也不可能。
一旦展開行動,努力朝目標邁進時,一方面我們應執著──不服輸,另一方面我們也應了解,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、九;努力到了某些時刻,當如山的困難無法突破,我們是否該認輸,停止後續行動呢?
何時該繼續堅持下去,何時該認輸──每當遇到這關鍵的時刻,我都會想到我的一位同學,他可以說是我在「執著」方面的精神導師。
因為在他身上發生的一件事,可以做為執著的最佳教材。
想當年,他剛從官校畢業,奉派到陽字號擔任通訊官。
大約是除夕前的某一天,所有官員都在官廳吃早餐,艦長突然當桌問道:「誰能幫我買大年初二早上,澎湖飛台北的機票?」
艦長家住台北,軍艦駐防在澎湖。過年期間任務不定,最後確定能休假的時候距離放假已沒幾天了。
所有官員聽了這話,動作一致把頭往後轉──目光轉向坐在最後、最低階的通訊官。
他剛畢業,完全不了解任務的艱險,眼見所有長官都盯著他看,當然明白大家的用心,因而不得不挺起胸膛說:「報告艦長,我幫您買。」
「不好買噢。」副艦長好心提醒:「你買得到嗎?」
年輕氣盛的他,這時把胸膛再挺高了一點:「我一定盡力,想盡方法買到。」
艦長滿意地點點頭,眾官員紛紛投以讚許的眼神。
吃完早餐,他火速離開船上,頂著如刀似劍的寒風(冬天待過澎湖的朋友,必然明白這句話的含意),來到碼頭的公用電話亭,撥通查號台,問到航空公司的電話號碼。
打通了航空公司,無論他怎麼講,對方都是:票早已賣光了。
事實上,不要說是初二早上,整個年假期間的機票都賣得一乾二淨。
這時候,有多少人會失望而歸,然後向艦長報告航空公司的回答?
可是,不輕易服輸的他,想到航空公司應該有保留機票。打電話總是隔了一層,親自到現場拿現金買票,會不會有不同的結果?
於是他又頂著如刀似劍的寒風,一路從碼頭走到軍區大門,然後自費搭乘計程車,趕到遠在市區的航空公司櫃台。
不幸的是,即使和櫃台小姐面對面交談,不管他如何哀求,對方還是相同的回答:票早已賣光了。
他只好再度自費坐了計程車,失望地返回軍區。
回程時他幾乎要放棄,心想回到艦上,立刻向艦長回報事情的處理經過。
可是,他那不服輸的執著心這時又冒了出來──早餐才當眾保證會想盡方法買到機票;怎麼,才過了半天就認輸了?
他左思右想,想到中國人重交情,更有所謂「有人好辦事」這一說。
回到船上,他大步來到文書室,翻出全艦官兵的兵籍資料,一個一個查……,嘿,還真讓他找到了一個家住澎湖,目前在艦上服役的士兵。
他急忙找到那位士兵,問他是否認識什麼親友,可能幫艦長買機票?
還真是皇天不負苦心人,他的父親竟然是澎湖國小的資深老師。
澎湖才多大?
那位父親教過的學生,可說是桃李滿澎湖啊!
同學一聽,心中大喜,連忙帶著士兵前往碼頭,再打電話和他的父親連絡。
想想看,寶貝兒子服役的軍艦,艦長託他買一張機票,這是何等的人情!
士兵的父親慷慨允諾,這件事「包在他身上」。
聽到這句話,同學一顆懸在半空的心這才放了下來。
以為就這麼搞定了,卻不料接下來的兩個小時,兩人守候在電話亭的旁邊,每隔十幾分鐘就打一通電話追問有何結果。兩個小時以後,士兵的父親抱歉連連,他所有能找的關係全都找了,但回答完全一樣:機票早已賣光!
這一來,同學幾乎要投降了。
他還能怎麼辦?
回到船上,他一個人悶悶不樂地坐在艙裡,反覆思索其他可能。
猛然間,他想到船上的伙委。
伙委負責採購全艦官兵的三餐。
如此龐大的採購(一個月將近七、八十萬元),不可能到市場一個攤位一個攤位的買--水果攤買兩百斤的西瓜、豬肉攤買一百斤的上肉、蔬菜攤買一百五十斤的空心菜……。
想要在短時間之內完成艦上的採購任務,在那個年頭,全都是包給市場的某一個承包商(此處不妨稱「大包」)。
每艘軍艦在每個港口,都有自己熟悉的大包。而大包在地方通常都有點勢力。
想清了這一層關係,同學火速找到伙委,請他出面協調大包,麻煩大包幫艦長買一張機票。
第二天一大早,大包親自來到艦上,當面將機票交到同學的手中。
聽完這個故事,有什麼感想?
也麻煩你設身處地想一想,在前述事件中的哪一個階段,你會跟艦長回報買不到機票?
下次再遇到什麼困難,當你心生退卻時,請想一想這個故事。
你是真的想盡了方法,到了不得不認輸的時刻?
或是,還是有其他方法,仍存在一點機會?
不要輕易認輸,不要輕易放棄。更不要忘了:這世界沒有推不到的樹,看你力量用了多少!
我們這一生不管做什麼事情,都致力於「追求成功」。
小到組合一幅拼圖、打籃球時投進一球,大到取得博士學位、創立一番傲人的事業,這些全都是成功。也由此可見,成功的定義非常廣泛。
因此在說明如何「追求成功」之前,我們應先定義什麼是成功。
什麼是成功──你是否靜心想過這問題?
你能用很簡單的一句話,很清楚地界定什麼是成功嗎?
翻開字典,你會發現成功是「成就功業」──這解釋等於沒有解釋。就好像別人問你什麼是「淡定」,你回答「平淡鎮定」的答案是一樣的。
它依舊很空洞、很廣泛,令人摸不清頭緒。
有些人認為成功是戰勝對手、贏過別人。
好比說考試得到第一名、棒球比賽獲得冠軍。
如果你也這麼認為,首先要提醒你,你的人生會很辛苦!
因為頂尖的第一名、冠軍,必然是少數中的少數。把人生的目標設定在追逐「少數中的少數」,不會活得很辛苦嗎?此外,這種建立在別人失敗與痛苦之上的成功,它能帶給你快樂?
沒錯,有些人的快樂,就來自於看到對手倒下。不過,這種贏過別人、你死我活的成功,不是我心中的成功。
我心中的成功是什麼?
回答這問題之前,我們不妨先看三個例子:
一、什麼是成功地組合一幅拼圖?
二、什麼是成功地登上玉山?
三、什麼是成功地從學校畢業?
所謂成功地組合一幅拼圖,就是把拼圖散開、攤在桌面,然後從第一片開始,一片一片地逐漸拼湊,最終組合成全圖。
假如拼到一半,你因為累了去休息,並要求朋友幫你組合一部分;這時,你還能說自己成功地組合了一幅拼圖嗎?
至於成功地登上玉山,就是從大家認定玉山的起點,一步一步往上爬,最後爬到玉山主峰的最高點。
如果你很有錢,包了直昇機直接空降在玉山的最高點,然後和別人一樣拍照留念;這種狀況下,你拿著相片對友人說自己成功地登上玉山,會不心虛?
再看成功地從學校畢業,不就是按部就班讀完一年級的上學期、一年級的下學期、二年級的上學期、二年級的下學期……,考完期終考,成績也都符合學校的規定?
從這三個例子,你能體會什麼是成功?
就是把一件事情「從頭到尾」做完!
這也是國父所說的「大事」──徹頭徹尾、有始有終地做完一件事。
人生要立志做大事,不要做大官──記得國父鼓勵我們的名言嗎?
年輕的時候,第一次在課本中看到國父對「大事」的定義,當時心裡只有一個感覺:屁啊,這種大事有什麼稀奇!
如今年紀漸漸大了,事情看得多了,這才發現「把一件事情從頭到尾做完」,有的時候真的很難啊!
例如騎單車環島、自己動手將全家裡裡外外重新油漆一遍,或是看完整套《資治通鑑》。
至於完成事情的成效,好比說你是以第一名,或是最後一名從學校畢業,那會影響成功的內涵嗎?
第一名就是成功畢業,最後一名就不是?
饒了自己吧!
把一件事情從頭到尾做完,那就是成功。
不管第一名或最後一名,那都是成功地從學校畢業。
不必太在意完事以後的成效。
因為「謀事在人,成事在天」。許多事情最終的結果,除了自我努力,還要看「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」等因素。
更別忘了,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、九!
如果你很在乎事情的成效,想要事事順心如意,可能你人生遭逢失敗的機率──就你自己的認知,至少高達十之八、九。
也因此,希望你能從心裡告訴自己:把一件事情從頭到尾做完,就是成功。
果真能認同以上觀點,又應如何追求成功?
大體來講,有兩個重點:一是行動,二是執著。
行動
我從小學就喜歡打棒球,甚至當了艦長,四十歲,還常帶著全艦官兵一起打壘球。
如此漫長的棒球生涯,我始終以打擊的準確度而自豪。
講一句絕不誇張的話,我很少揮空棒。
就我的記憶,我從不曾被三振,也從來沒有被四壞球保送。管他投手投出什麼球,只要棒子搆得到,我都是奮力一揮,而且十之八九會命中。也因此,我非常好奇職棒比賽,為什麼那麼多的選手頻頻揮空棒?
是我太厲害,或這些職棒選手太差?
當然,我也明白,最可能的原因是職棒投手的球速,遠比我習慣面對投手的球速快了太多太多!
自然而然,哪天到比賽現場見識職棒投手的球速有多嚇人,始終就是我心底的一個願望。
這個願望足足存在了二十多年!
直到去年,台灣舉辦亞洲職棒大賽,我突然下了狠心,買了三張門票,邀請兩位同學陪我共赴現場觀戰。當天看完比賽,我總算實現長年以來的心願,也猛然警覺「與其心動,不如行動」的深意!
為什麼我會空想二十多年,卻從來沒有採取行動?
另外,大約半年之前,我家大門附近經常出現一團狗屎。家人抱怨了很久,我也注意了很久,情況始終沒有改進。
直到某一天清晨,我從睡夢中醒過來,不顧屋外寒冷的天候,披著雪衣守候多時,終於如願逮到了那隻隨地便便的狗狗,並一路跟著牠,找到牠的主人。從那天以後,到今天將近半年,我家門外的狗屎雖不至於絕跡,但平均一個月大約只出現一次。
這件事讓我領悟:與其抱怨,不如行動!
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冒出某些「想法」,這些想法往往和達成某個「目標」有關。然而,在「想法」與「目標」之間如果沒有「行動」,可能有實現的一天嗎?
道理如此簡單,但很可惜,現實生活之中,我卻發現許多朋友習慣於空想。他整天想東想西、抱怨南抱怨北,就是不採取行動。似乎以為想久了、抱怨多了,事情的發展就會照他的願望轉變。
殊不知天助自助,沒有行動就不可能有結果。
沒錯,採取行動未必能獲得期望的結果,但「沒有結果」不也是一種「結果」?
我有一位在商場頗有成就的朋友,他經常訓人的一段話如下:
要果決地採取行動。採取行動只會有兩個結果,一是成功,一是失敗。如果成功,你當然會有收穫;即使失敗,也會讓你從失敗中學到教訓。
明白這段話的教訓嗎?
沒有行動,什麼都沒有。
採取行動,不管是成功或失敗,都會讓你成長。
同樣的,不久前我寫了篇《寫給七十歲的我》,裡面提到那位從事瀕死研究的朋友,綜合他最近兩、三年,和數百位重症病患的談話心得,總結只有以下這句話:
人死之前,不會後悔自己曾經「做了什麼」,只會後悔自己「沒做什麼」!
百個想法、千個想法,不如一個行動──道理如此簡單,為什麼許多人就是習慣空想,而不知採取行動?
我當然也明白,那是因為某些目標很難實現!
好比說追求一位心儀已久、條件極優、眾人都想追的美女,你衡量自己的條件比對手差,你還有勇氣採取行動嗎?
或是面對一間三房兩廳、亂得像垃圾堆的公寓,想要徹頭徹尾清掃得乾乾淨淨,但看著滿室亂象,你不覺得提不起那股勁?
心動不如行動──講起來容易,某些時候就因為目標的難度太高,以致讓人心生退卻,下不了行動的決心。
要如何做,才容易讓人產生行動的勇氣?
一、目標不要設定得太大、太遠
好比說你才進入高中,三年以後想考上台大醫學系──這目標會不會太大、太遠?
講時程──大專聯考,那是三年以後的事情。
論理想──台大醫學系,更不知要擊敗多少競爭者!
你能不能換個目標,例如這學期的平均分數在八十分以上;之後每學期,平均分數再進步三分?
果能如此,接下來你要面對的是即將來到的月考,或明天就要舉行的小考──這些「小目標」不是更近、更容易達成嗎?
不要設立那種「遙不可及」的「遠大目標」,要將它拉近、縮小。
也好比,追逐一位條件極優的美女,你不可能一步到位,幾天之後就要她公開承認是你的女朋友。
這時,不妨把目標分段。
例如,一個禮拜之內希望她能開口和你說話;兩個禮拜之內她會對你微笑;一個月之內能要到她的手機號碼;兩個月之內和她第一次約會……。管他什麼目標,經過適切地切割,必然都可以「拆開」、「分段」,變成眾多的「子目標」。
子目標的時程較近,不會讓你有「還早嘛」的推托藉口。
子目標的難度較低,也比較能讓人產生行動的勇氣。
二、一次處理一件事
二十多年前我在美國求學,有一天在課堂上聽到教授的講課內容,心裡產生了許多聯想,於是舉起手想要發問。
看到我舉手,教授問我有什麼問題?
我站起身來,想一口氣問四、五個具有「關聯性」的問題。沒想到,問完第一個問題,才說「我的第二個問題是……」,教授就揮手要我坐下。
大庭廣眾之下,被教授斷然阻止發問,我先是愣了一下,接著感到十分尷尬。
所幸教授解釋道:「我們一次只討論一個問題。等討論完第一個問題,你再問第二個問題。」
後來等我當了老師,偶爾碰到學生發問,有的也是一次就問好幾個問題。
遇到這種狀況,先不管問題的難度為何,首先要面對的是:必須依序牢記這幾個問題。
面對群眾講話,思考如何回答某一個問題的同時,還得牢記其他幾個問題──有時候還真不容易啊。記不住的時候,出糗的是誰?這時,難免讓我回想起當年在美國的那位教授──一次只回答一個問題,真是明智!
看到我舉手,教授問我有什麼問題?
我站起身來,想一口氣問四、五個具有「關聯性」的問題。沒想到,問完第一個問題,才說「我的第二個問題是……」,教授就揮手要我坐下。
大庭廣眾之下,被教授斷然阻止發問,我先是愣了一下,接著感到十分尷尬。
所幸教授解釋道:「我們一次只討論一個問題。等討論完第一個問題,你再問第二個問題。」
後來等我當了老師,偶爾碰到學生發問,有的也是一次就問好幾個問題。
遇到這種狀況,先不管問題的難度為何,首先要面對的是:必須依序牢記這幾個問題。
面對群眾講話,思考如何回答某一個問題的同時,還得牢記其他幾個問題──有時候還真不容易啊。記不住的時候,出糗的是誰?這時,難免讓我回想起當年在美國的那位教授──一次只回答一個問題,真是明智!
為什麼要把「好幾個問題」同時攬在自己身上?
不管處理多麼複雜、多麼困難的事,記住:你只有一個人、一個腦袋!既然只有一個人、一個腦袋,再多的事情,你一次也只能處理一件。
好比說,清掃一個亂得像垃圾堆的公寓,看到滿室亂象,你能怎麼辦?
對不起,你只有一個人。管他有多少房間等著清掃,你這時就是走進浴室,把裡面所有可以移動的東西搬出來,徹底清洗牆壁與地板,然後把搬出的東西一樣一樣擺回去--髒的要擦乾淨,不用的要丟棄。
不管耗費多少時間,你終究會把浴室清掃得乾乾淨淨。
也唯有結束浴室的清掃工作,你才轉過身、走出來,開始面對第二個房間。
結束第一個工作之前,不要煩惱其他工作,甚至連想都不要去想。
也好比,老闆早上交代你八件工作,會不會感覺壓力好大?
不要煩,因為你只有一個人、一個腦袋。冷靜地坐下來,按照迫切性排列順序,然後一件一件處理。
採取行動的要訣──目標不要設定得太大、太遠,一次處理一件──非常類似攀岩。
不管處理多麼複雜、多麼困難的事,記住:你只有一個人、一個腦袋!既然只有一個人、一個腦袋,再多的事情,你一次也只能處理一件。
好比說,清掃一個亂得像垃圾堆的公寓,看到滿室亂象,你能怎麼辦?
對不起,你只有一個人。管他有多少房間等著清掃,你這時就是走進浴室,把裡面所有可以移動的東西搬出來,徹底清洗牆壁與地板,然後把搬出的東西一樣一樣擺回去--髒的要擦乾淨,不用的要丟棄。
不管耗費多少時間,你終究會把浴室清掃得乾乾淨淨。
也唯有結束浴室的清掃工作,你才轉過身、走出來,開始面對第二個房間。
結束第一個工作之前,不要煩惱其他工作,甚至連想都不要去想。
也好比,老闆早上交代你八件工作,會不會感覺壓力好大?
不要煩,因為你只有一個人、一個腦袋。冷靜地坐下來,按照迫切性排列順序,然後一件一件處理。
採取行動的要訣──目標不要設定得太大、太遠,一次處理一件──非常類似攀岩。
站在懸崖底下,抬頭往上看,你心裡可能會驚嘆:好高、好遠,看來是那麼「遙不可及」!
可是,不管終點有多高、多遠,你不可能因為心急而同時放開四肢,身子騰空飛起來。
也不可能一伸手就攀向十公尺之外的高處。
任何一個時間,你面對的問題都只是:要移動哪一隻手/腳?
每一個移動都很小。而且,也都近在眼前。
不要看既高又遠的懸崖頂端,只要盯著眼前的那「一動」。
講到這,我不禁想起自己的第一本小說──《一九九七知本風暴》。
寫第一本小說之前,我是一個硬邦邦,沒有絲毫文學氣息的職業軍人。
不要說幾十萬字的長篇小說,甚至連一、兩千字的散文我都沒寫過。我如何有膽,一出手就是幾十萬字的長篇小說?
很簡單,我把長篇小說「分段」。
每一「分段」的開頭,都有它各自的「時間」和「地點」。
例如小說之中,某一分段的全文如下:
西元Y+二年 二月二十四日 下午二時五十五分 台北市 總統府 陸軍副參謀總長室 回到辦公室,王章回頭看了看,確定身後無人,才拉開抽屜,拿了台手機,熟練地撥了組號碼,壓低了聲音說:「是我。沒人發現你?好,事情辦得不錯。」
關了手機,王章身子陷入大型皮製轉椅,心不在焉望著窗外的藍天,冷漠的臉龐起了些許變化──嘴角微彎,露出一個難得的笑容。
寫上面這個分段,會很困難嗎?
即使是新手,也不會吧?
當然,這是短的分段。
假如拉長,也不過幾千字。
我就這樣一個分段又一個分段地寫,任何一個時刻只想著這一分段的內容。最終,幾百個分段組合起來,就湊成了一部長篇小說。
把遠大的目標拆開、分段,一次面對一小件,一次處理一小件,行動時再抱著攀岩的精神,再遠大的目標也有實現的一天!
二、執著
執著就是不服輸的精神。
雖然我鼓勵大家「不服輸」,可是活到今天,我心裡非常清楚,人生的某些時刻要懂得「認輸」。
成功是把一件事情從頭到尾做完。
所有事情都可能從頭到尾做完嗎?
即使你是神,也不可能。
一旦展開行動,努力朝目標邁進時,一方面我們應執著──不服輸,另一方面我們也應了解,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、九;努力到了某些時刻,當如山的困難無法突破,我們是否該認輸,停止後續行動呢?
何時該繼續堅持下去,何時該認輸──每當遇到這關鍵的時刻,我都會想到我的一位同學,他可以說是我在「執著」方面的精神導師。
因為在他身上發生的一件事,可以做為執著的最佳教材。
想當年,他剛從官校畢業,奉派到陽字號擔任通訊官。
大約是除夕前的某一天,所有官員都在官廳吃早餐,艦長突然當桌問道:「誰能幫我買大年初二早上,澎湖飛台北的機票?」
艦長家住台北,軍艦駐防在澎湖。過年期間任務不定,最後確定能休假的時候距離放假已沒幾天了。
所有官員聽了這話,動作一致把頭往後轉──目光轉向坐在最後、最低階的通訊官。
他剛畢業,完全不了解任務的艱險,眼見所有長官都盯著他看,當然明白大家的用心,因而不得不挺起胸膛說:「報告艦長,我幫您買。」
「不好買噢。」副艦長好心提醒:「你買得到嗎?」
年輕氣盛的他,這時把胸膛再挺高了一點:「我一定盡力,想盡方法買到。」
艦長滿意地點點頭,眾官員紛紛投以讚許的眼神。
吃完早餐,他火速離開船上,頂著如刀似劍的寒風(冬天待過澎湖的朋友,必然明白這句話的含意),來到碼頭的公用電話亭,撥通查號台,問到航空公司的電話號碼。
打通了航空公司,無論他怎麼講,對方都是:票早已賣光了。
事實上,不要說是初二早上,整個年假期間的機票都賣得一乾二淨。
這時候,有多少人會失望而歸,然後向艦長報告航空公司的回答?
可是,不輕易服輸的他,想到航空公司應該有保留機票。打電話總是隔了一層,親自到現場拿現金買票,會不會有不同的結果?
於是他又頂著如刀似劍的寒風,一路從碼頭走到軍區大門,然後自費搭乘計程車,趕到遠在市區的航空公司櫃台。
不幸的是,即使和櫃台小姐面對面交談,不管他如何哀求,對方還是相同的回答:票早已賣光了。
他只好再度自費坐了計程車,失望地返回軍區。
回程時他幾乎要放棄,心想回到艦上,立刻向艦長回報事情的處理經過。
可是,他那不服輸的執著心這時又冒了出來──早餐才當眾保證會想盡方法買到機票;怎麼,才過了半天就認輸了?
他左思右想,想到中國人重交情,更有所謂「有人好辦事」這一說。
回到船上,他大步來到文書室,翻出全艦官兵的兵籍資料,一個一個查……,嘿,還真讓他找到了一個家住澎湖,目前在艦上服役的士兵。
他急忙找到那位士兵,問他是否認識什麼親友,可能幫艦長買機票?
還真是皇天不負苦心人,他的父親竟然是澎湖國小的資深老師。
澎湖才多大?
那位父親教過的學生,可說是桃李滿澎湖啊!
同學一聽,心中大喜,連忙帶著士兵前往碼頭,再打電話和他的父親連絡。
想想看,寶貝兒子服役的軍艦,艦長託他買一張機票,這是何等的人情!
士兵的父親慷慨允諾,這件事「包在他身上」。
聽到這句話,同學一顆懸在半空的心這才放了下來。
以為就這麼搞定了,卻不料接下來的兩個小時,兩人守候在電話亭的旁邊,每隔十幾分鐘就打一通電話追問有何結果。兩個小時以後,士兵的父親抱歉連連,他所有能找的關係全都找了,但回答完全一樣:機票早已賣光!
這一來,同學幾乎要投降了。
他還能怎麼辦?
回到船上,他一個人悶悶不樂地坐在艙裡,反覆思索其他可能。
猛然間,他想到船上的伙委。
伙委負責採購全艦官兵的三餐。
如此龐大的採購(一個月將近七、八十萬元),不可能到市場一個攤位一個攤位的買--水果攤買兩百斤的西瓜、豬肉攤買一百斤的上肉、蔬菜攤買一百五十斤的空心菜……。
想要在短時間之內完成艦上的採購任務,在那個年頭,全都是包給市場的某一個承包商(此處不妨稱「大包」)。
每艘軍艦在每個港口,都有自己熟悉的大包。而大包在地方通常都有點勢力。
想清了這一層關係,同學火速找到伙委,請他出面協調大包,麻煩大包幫艦長買一張機票。
第二天一大早,大包親自來到艦上,當面將機票交到同學的手中。
聽完這個故事,有什麼感想?
也麻煩你設身處地想一想,在前述事件中的哪一個階段,你會跟艦長回報買不到機票?
下次再遇到什麼困難,當你心生退卻時,請想一想這個故事。
你是真的想盡了方法,到了不得不認輸的時刻?
或是,還是有其他方法,仍存在一點機會?
不要輕易認輸,不要輕易放棄。更不要忘了:這世界沒有推不到的樹,看你力量用了多少!